关闭→
当前位置:尚之范>生活>心理>孔子删诗说谁提出来的

孔子删诗说谁提出来的

尚之范 人气:1.05W
孔子删诗说谁提出来的

“孔子删诗说”是司马迁提出的。

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来源:

“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多的,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了305篇。

“删诗”问题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大公案。唐代以前没有什么争论,但是,从唐代一直到清代大致上争论了1000多年,直到近当代,大家才基本上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孔子的“删诗”不能够成立。

“删诗说”最初出于司马迁,后来班固、郑玄都支持这个说法。到了唐代的孔颖达编写《毛诗正义》,为郑玄的《诗谱》作疏,才开始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孔颖达只是说孔子不会删去这样多的诗,倒没有公开否认孔子的“删诗”。

后来支持“删诗说”的著名人物有欧阳修、程灏、王应麟、马端临、顾炎武、赵坦、王崧等人反对“删诗说”的阵营要大一些,有郑樵、朱熹、吕祖谦、叶适、朱彝尊、王士祯、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现代的主要反对者是梁启超、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当代的《诗经》学者基本上不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

支持孔子“删诗”说法的理由不外乎是:出于对《史记》的信赖和尊重出于基本情势判断即,500年间不可能只有300首诗歌出于《论语》中孔子谈到的他对“诗”的处理。回到上一个问题是,既然有着大规模的“采诗”行为,采集的诗歌一定是非常多的。

删诗书定礼乐,不是谁提出了,而是孔子作为至圣先师,整理并发扬了夏商周三朝时代的礼乐文化,因此是文化的集大成者。

司马迁只是把听说的及书上记载的一些事迹整理记录,使之流传后世而已。

很多人认为儒家只是师道,不是宗教,但从论语来说,他从周,明显继承了祭祀等礼仪。

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司马迁。“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

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司马迁。“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多的,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了305篇。

扩展资料:

“删诗说”历来存在争议。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在我国经书之中,称得上是第一部大总集的便是诗经。诗经里三百零五篇,并非完全成于一人之手,而是由采诗之官自各国采集的民谣做总整理。

采诗官的工作在虞夏之后逐渐形成,到了周朝时制度更为完备,有定期的采诗活动。各地的风俗民情,就藉此管道上达天听。如此一来,周朝的诗理应存有很多,但为何至今只见到了三百零五篇﹖对于这件事,学者往往有所存疑,认为在三百零五篇之外,又另外存有亡逸的诗篇。

因此这部诗经被认定是由孔子拿古时的诗加以删改而成。但是如果照这样的说法,之前明明有三千多篇诗,却让孔子给删掉十分之九。倘若孔子删诗,作用想必是取精华之要,并且达到教化之用。若说是用来教化,却又留下多篇所谓的“淫诗”——郑卫之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人提出了孔子没有删诗的主张。比如崔述。

TAG标签:#删诗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