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尚之範>生活>心理>1944電影精闢解析

1944電影精闢解析

尚之範 人氣:3.05W
1944電影精闢解析

解析如下∶

     愛沙尼亞作為前蘇聯的三個波羅的海加盟國之一,並不為人所關注。這個國家加入蘇聯的過程,不僅是不情願,還以很多無謂的犧牲為代價。【1944】不僅還原的當時的戰爭場景,描述了1944年戰爭來臨時的愛沙尼亞人,其對於戰爭的反思更是值得稱讚。二戰期間,愛沙尼亞成為蘇德兩大集權衝突與鬥爭的最前沿,這個弱小的民族國家也不得不在裂縫中,分化成兩派,分別加入德國黨衞軍以及蘇聯紅軍,並最終廝殺在戰場上。這部電影沒有唯一的主角,而是從戰爭雙方來描述,這種敍述方式十分新穎。的確,電影的衝突雙方都是愛沙尼亞人,只不過同胞因為政治等原因變為敵人。影片看到最後,一個個愛沙尼亞青年在戰爭死去,不免令人唏噓,也為強權鬥爭下弱小民族國家的命運而感到悲哀。作為一名中國人,看了這部影片也應該反思一下,面對我們的台灣同胞時,別動不動把武力統一掛在嘴邊,手心手背都是肉。

説幾個令人難忘的觀影細節:

1、由於德軍只能有德國人服役,因而愛沙尼亞人加入的是德國黨衞軍。電影服裝細節考究,黨衞軍愛沙尼亞人穿着的迷彩服是到二戰後期才配備的,這種迷彩服發放有限,電影中並不是所有的戰士都穿着。

2、黨衞軍的袖子上繡着羅馬尼亞國旗,與他們一同進行戰鬥任務的還包括來自荷蘭的黨衞軍。足以見得二戰納粹的徵兵策略,以及戰爭後期德軍兵員捉襟見肘的情況。影片最後五個被俘虜的娃娃兵也説明這一點。

3、影片中出現幾次轎車的身影。轎車的乘坐者有兩位,分別服從於各自的信仰,並充當説教者。從雙方各自士兵的態度對待他們的態度,足以見得他們對蘇德這兩集的真實心態。來黨衞軍軍營的那位納粹分子,發放元首照片,並強調愛沙尼亞人與雅利安人的同宗同源。但他並沒有得到一線戰士們的好臉。他們充分的表達了對德國元首希特勒的輕蔑。這個細節足以説明了愛沙尼亞參加黨衞軍的目的,並不是信仰納粹主義和那套雅利安高等民族的説辭,只是想單純的保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反觀蘇聯這位政治官員,一開始他來到戰爭督戰,總拿軍事法庭來嚇唬不願朝同胞開槍的官兵。大家對他敢怒不敢言,之後,他玩起權術誘惑與收買離間的伎倆,再到後來,他命令槍殺本民族的俘虜,被官兵忍無可忍一槍了之。這位官員象徵着蘇聯政權的暴政與壓迫。他的死象徵着愛沙尼亞人的反抗。相信這也是絕大多數愛沙尼亞人心中最真實的想法。

4、後半段主角蘇方上士槍殺卡爾後,看到卡爾的筆記本上記錄着的信息表明,他們曾經住在一起,於是決定替他送信。並和卡爾的妹妹一見如故感情升温,妹妹説出了一個重要細節,當面逼迫她們一家人分開的人叫約圖。上士離開時,被問到名字,他編了一個姓,但蘇聯政治官員與他單獨的那段戲卻透露出了上士的父親就是與蘇聯人合作的約圖。

5、卡爾妹妹在教堂中,告訴上士她選擇原諒拆散她們一家的人,即上士的父親,這與上士最後選擇違命救娃娃兵,並在信中向卡爾妹妹懺悔有關。  

6、導演借兩份信件,即卡爾的信和上士的信,描繪出了戰爭給愛沙尼亞人民帶來的苦難,以及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説一處觀影時的突兀感受:電影描述主題從黨衞軍一方轉入蘇方時過於突然,如果之前能簡單交代蘇方線索,後面會更讓人理解。 

整體來説,這部電影製作精良,對於戰場場景還原逼真,細節考究。片中並沒有歌頌任何一方,而是對戰爭雙方中的愛沙尼亞人都做了描述,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芒。美中不足在於這樣的剪輯更像上下兩篇,作為一部兩小時以內的電影,稍顯突兀。作為一個平時不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小國,排出這樣高水準的戰爭反思片,值得給5

TAG標籤:#電影 #解析 #精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