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尚之範>生活>心理>生物戰是指什麼樣的戰爭

生物戰是指什麼樣的戰爭

尚之範 人氣:2.15W
生物戰是指什麼樣的戰爭

生物戰是指使用人造病毒投入到對手陣地的一種作戰方式,讓對手染上瘟疫,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是非常不人道的,殘忍的,它對人類∽傷害是非常大的

生物戰爭,一般是指以生物武器傷害人,畜,農作物等的一種作戰方式,也有叫做細菌戰。在作戰中,透過各種作戰方式投放生物戰劑,以造成對方戰士大範圍細菌感染,糧食作物等後方補給嚴重受損。從而達到削弱對方戰鬥力,破壞其戰鬥潛力爲目的。

生物戰是戰場上利用細菌或病毒作武器,以毒害人、畜及農作物,造成人工瘟疫,削弱敵方的戰鬥方式。由於其極端滅絕人性,已被現代文明社會所唾棄。

第一次細菌戰:

1364年,蒙古帝國分裂形成的金帳汗國,圍攻黑海附近的卡法要塞時,久攻不下,於是用投石機把自己隊伍中死於鼠疫者的屍體投入要塞。結果導致城中瘟疫流行,城內居民死亡慘重,只有極少數逃到了地中海地區,但也將瘟疫帶到了歐洲。

這一次細菌戰,使鼠疫在歐洲猖獗了3個世紀,奪去了2500萬餘人的生命。

當時流行的黑死病,是鼠疫中最兇險的一種。感染者出現寒戰、高熱、昏迷,繼而出現感染性休克、DIC及面板粘膜廣泛出血壞死,死亡後屍體呈紫黑色,故稱“黑死病”。

古代還有些類似的細菌戰,沒有造成這麼大的危害,這裏不再詳述。

第二次細菌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使用炭疽桿菌,毒殺爲協約國運送武器的軍用騾馬,導致大批騾馬病倒,輕者喪失馱運能力,重者死亡。開啓了現代細菌戰的帷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鑑於細菌戰對人類的嚴重危害,1925年世界主要國家在瑞士日內瓦簽訂了《關於禁用毒氣或類似毒品及細菌方法作戰議定書》,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細菌武器。

第三次細菌戰:

二戰期間,日本爲了取得侵華戰爭的勝利,不顧日內瓦公約,組建了諸如“731”、“1855”、“1644”等多支細菌戰部隊。殘酷的日軍,利用中國軍民進行活體人體試驗。並多次向我國投放傷寒、副傷寒、霍亂、赤痢、瘧疾、鼠疫和炭疽等細菌戰武器。使得中華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災難!

日本戰敗後,日軍也並沒有就細菌戰向中國人民道歉、賠償,這也是令中國人民非常氣憤的事情。

第四次細菌戰:

二戰日軍戰敗後,美軍庇護石井四郎等細菌戰禍首,接受了日本細菌戰的有關資料,僱傭日本原細菌戰技術人員,祕密進行細菌戰研究。

1952年1月底,在朝鮮戰爭中失利的美軍,在朝鮮北部和中國東北、山東等地撒佈大量帶有鼠疫、霍亂、傷寒、炭疽、痢疾等10多種類型傳染病的動物和昆蟲,對中朝發動細菌戰。

由於我志願軍發現及時,且採取了有效防疫應對措施,美軍的這次細菌戰以失敗而告終。

正是因爲中國人民遭受了兩次細菌戰,深受細菌戰染疫之害,對於疫情特別重視。比如對現在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執行動態清零政策,對於歐美等國爆發的猴痘,同樣嚴防死守。我國的嚴格防疫政策,正是遭受過沉重苦難的中國人民的正常反應。

TAG標籤:#生物戰 #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