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尚之范>生活>心理>诸葛亮的最后一战是

诸葛亮的最后一战是

尚之范 人气:2.94W
诸葛亮的最后一战是

悲情五丈原大战:是诸葛亮全部家底的最后一战。

五丈原,举世闻名的古战场,坐落在关中平原西端的秦岭与渭河之间,1781年前在这里发生的那场激战,让时间从此定格,让寂寞无闻的五丈原从此名扬天下。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兵出斜谷,进占眉县。当时司马懿跟手下人说了一句话:“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后来这句话被罗贯中写进了三国演义,作为司马懿故弄玄虚的证据之一。

为什么出武功就是爷们儿,出五丈原就诸军无事。看了地形图,再结合当时形势,就能明白司马懿这句话的用意何在。

A处是五丈原,在渭水南岸,背靠褒斜道在它的东边是武功县,武功南边正对着骆谷道,西边是宝鸡,也就是当年的陈仓城。

如果诸葛亮从骆谷道出来攻打武功,离东边的长安不足两百里,等于戳到了曹魏的心尖儿。战局到了那个地步,不考虑军事因素,光是政治压力,就会逼迫司马懿跟诸葛亮决战。到时候狭路相逢勇者胜,胜败在五五之数。就算诸葛亮肯,司马懿还不干呢。如果诸葛亮从斜谷出来,驻扎五丈原,那他就是打算渡过渭水,打下岐山。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岐山以北是崇山峻岭,诸葛亮一旦攻拔这里,等于掐断了陇西和关中的联系,战略意图和当年守街亭相仿。

司马懿的战略很简单,守。你不打我也不打,你打我也不打。诸葛亮求战而不得,最终急了眼,骂宣王是个娘们。我们从地形图上明白了双方的意图以后,对史书里这段记载也就理解透彻了:“亮果上原,将北渡渭,帝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

所以司马懿这句话结合地理看,实是一句略带着点后怕的庆幸。不读图,是体会不出他这种感觉的。

但是,诸葛亮为什么这么干。

事实上,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动作相当大。十万军队出斜谷,在渭水南岸扎营,且率军屯田,明显有长期作战的准备。这也许和蜀汉当时的处境有关。三国之中,蜀国最弱,第五次北伐,蜀军离开自己的粮道相当远。从蜀军屯田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当时后方的补给已然跟不上军队的消耗速度,情况严重到不得不在原地寻求给养的程度。恐怕这也是诸葛亮制定此次战略意图的隐忧。远离根据地到国外作战,最怕的便是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攻取武功,兵向长安,确是一项非常宏大的战略构想。但并不长于平原作战的蜀军,在面对魏军铁骑时,胜率最多只会有五成。一旦战役失败,蜀军唯一可以退却的,只有武功南面的骆谷道。而这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诸葛亮最终选择这样的方针,其实不能算错。占领岐山之后,陇西和关中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蜀军可以逐步蚕食魏国剩余的领土,然后向东谋求发展。即使战役失败,蜀军也完全可以在斜谷据险后退,逐步撤出战场。后来战役的发展也确实如此。

所以,第五次北伐,其实还是诸葛亮一贯求稳的战略思想。他唯一没有料到的,恐怕只是自己的寿命。

TAG标签:#一战 #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