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尚之范>生活>心理>形容鸟类的古代词语

形容鸟类的古代词语

尚之范 人气:1.58W
形容鸟类的古代词语

从历史次序看,称“鸟”比称“禽”要早很多。古人很早就认为鸟类有语言,只不过与人类不可以相通。由此认定某些具有特异技能的人可以通“鸟言”。《周礼》中有“夷隶掌役牧人、养牛马,与鸟言”的记载。其中“鸟言”虽不成词,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用“鸟”而不用“禽”。

“鸟言”作为一个名词始见于晋。晋世鼓吹歌曲《伯益》篇中有“智理周万物,下知众鸟言”之句。《华阳国志》亦载杨宣“师事杨翁叔,能畅鸟言”。直到唐以前,古人称述鸟类语言一直称“鸟”而不称“禽”。《魏书》列传第八十三序中有“变水处之文身,化鸟言于人俗”之语。《北史·王儦传》亦载其“天文、律历、医方、卜相、风角、鸟言,靡不闲解”。

上引《魏书》中“化鸟言于人俗”一句,“鸟言”实际上指代人语。这一用法在唐人笔下颇多发挥,如韩愈《送区册序》有“鸟言夷面”、李商隐《异俗二首》称“鸟言成谍诉”,此后便习以为常。宋人诗中亦有“树惊人面果,俗骇鸟言夷”、“弄孙何许翁,夷面复鸟言”之句。当然就本义而论,所谓“鸟言”即鸟鸣。作为“鸟言”用法的大宗,类似例证在宋以后不断重现。如王安石“真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明人顾璘“石岭寻蹊听鸟言”、李舜臣“融雪滋花色,微风送鸟言”之类,不胜枚举。

如果注意区分古人笔下鸟类语言的内容,按理解程度可分为四类:A.现象描述,仅指鸟鸣行为B.声音特征,描摹鸟鸣的声调或音色C.意义转述,揣测鸟类心思,将其内容翻译成人语D.因声求义,将鸟鸣视同在与人类说话,直接记录成人类语言。以此对“鸟言”、“鸟语”、“禽言”、“禽语”四个词的含义进行辨析,其间区别相当明显。

“鸟言”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单纯用来形容鸟鸣,并不涉及其具体内容。如明人张元凯“高卧禅家白板扉,深林落木鸟言稀”之类,当然属上述A类用法。欧阳修所谓“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其中“鸟言”虽仍指鸟鸣,但下句有其声调特征,且有“绵蛮”的拟声词在,显然应属上述B类用法。类似情形又如清人查慎行的“秋水澄鲜鱼味美,晓山葱蒨鸟言清”,其中“清”字已经在对其音色特征进行描写。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从未将上述D类用法称为“鸟言”。《诗经·鸱鸮》虽通篇都是鸟说的话,然究其实,仍不过是对“鸟言”加以翻译而得到的结果,属上述C类用法。其他类似以拟人手法转译的“鸟言”也当作如是观。

TAG标签:#词语 #鸟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