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尚之范>生活>心理>诎甲骨文

诎甲骨文

尚之范 人气:2.16W
诎甲骨文

诎,最早出现在金文中,甲骨文时代无此字。

“诎”,现代汉语规范字,普通话读音为qū,最早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诎”的基本含义为弯曲,如诘诎、“诎五指而顿之”引申含义为屈服,折服,如“公输盘诎”。

在日常使用中,“诎”表示戛然而止的样子。

诎甲骨文

无甲骨文,初见于金文中。

汉语汉字

“诎”,现代汉语规范三级字,普通话读音为qū,最早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诎”的基本含义为弯曲,如诘诎、“诎五指而顿之”引申含义为屈服,折服,如“公输盘诎”。

在日常使用中,“诎”表示戛然而止的样子。

字源演变

“诎”,初见于金文中,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诎”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诎”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诎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

形容词

言语钝拙

stutter

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史记·李斯列传》

尽,穷尽

exhausted

理诎势穷。——清·林则徐文

声音戛然而止貌

suddenly-mute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礼记》。孔颖达疏:“诎谓止绝也。”

动词

通“屈”。弯曲

bend

诎伸诎曲

诎,屈也。——《广雅·释诂一》

屈服

yield

诎意诎志

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诎。——《荀子·议兵》诎敌国。——《战国策·秦策一》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诎”字头,可参考其异体字“詘”字,其含义如下:

《唐韵》区勿切《集韵》《韵会》《正韵》曲勿切,音屈。《说文》诘诎也。一曰屈襞。《礼·丧大记》凡衣不诎。《注》谓舒而不卷也。《楚辞·九思》思哽饐兮诘诎。

又《博雅》曲也,折也。《玉篇》枉曲也。《礼·乐记》习其俯仰诎伸。《史记·管晏列传》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前汉·孙宝传》道不可诎,身诎何伤。

又《广韵》辞塞也。《战国策》于是魏王听此言也,甚诎。

又《类篇》充诎,喜失节貌。《礼·儒行》不充诎于富贵。又姓。汉有诎强。见《印薮》。

又《韵会》通作屈。《荀子·劝学篇》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注》诎与屈同。

又《集韵》《正韵》渠勿切,音掘。与充诎义同。又绝止貌。《礼·聘义》叩之,其声淸以长,其终诎然乐也。

又《正韵》尽也。《前汉·司马相如传》徼受诎。《师古注》言兽有力尽者,受而有之。又《集韵》敕律切,音怵。与黜同。《战国策》彼公仲者,秦势能诎之。《注》诎,贬下也。

又《集韵》通作绌。《礼·射义》进爵绌地。《注》《内则》以前作绌,《明堂位》以后作诎。

又《集韵》或作出。《左传·襄三十年》譆譆出出。《周礼·秋官·庭氏郑注》引作诎诎。刘昌宗音出。本亦作出。又《集韵》奴骨切,嫩入声。与讷同。详讷字注。

又《说文》或作誳。《长笺》作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诎”字头,可参考其异体字“詘”字,其含义如下:

《卷三》《言部》编号:1692诎,[区勿切],诘诎也。一曰屈襞。从言出声。诎或从屈。

说文解字注

诘诎也。二字雙聲。屈曲之意。一曰屈襞。此謂衣襞積。見衣部。从言。岀聲。區勿切。十五部。

TAG标签:#甲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