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尚之范>生活>心理>元曲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什么

元曲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什么

尚之范 人气:6.3K
元曲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什么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剧本体制。

元杂剧剧本一般都安排唱北曲四大套,每套各有若干支曲子,少则3支,多则20余支,同属一个宫调,一韵到底每套曲子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个角色主唱。四套曲子大抵与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段落相适应。

此外,为了交代或衔接剧情,有时加“过场戏”。这种“过场戏”,或一或二,前后位置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而定。在“过场戏”里除宾白外,只唱《仙吕·赏花时》或《正宫·端正好》等一、二支曲子,后来明刊本的元杂剧,标为“楔子”。

“楔子”是取木工加楔入榫,使之密合牢固的意思。元杂剧的这种剧本结构形式,从现存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可以概见。后人常用“四折一楔子”来概括元杂剧的剧本体制。

四折一楔子

元曲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四折一楔子”,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由男主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戏。所谓的“折”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幕”,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序的套数构成。

元曲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楔子本义是木器榫合处为弥缝填裂而楔入的小木片,在元杂剧中它所起的是绵密针线或承前启后的作用。

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

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指对剧情起交代连接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TAG标签:#杂剧 #元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