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尚之范>生活>心理>山东的戏曲是什么

山东的戏曲是什么

尚之范 人气:6.22K
山东的戏曲是什么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

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

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的“大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1、吕剧,又名化妆扬琴、琴戏、迷戏,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形成于山东广饶、博兴一带,分布在山东大部主要是山东北部,此外,苏北和东北地区也有吕剧的分布,鼎盛时期,全国有近百个专业吕剧院团,影响波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省市。

2、柳子戏,又名弦子戏、北(百)调子、吹腔,形成于鲁西南、豫东、冀南毗邻地区,分布于山东、河南及苏北、皖北、冀南一带,2006年5月20日,柳子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43

3、山东梆子,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的“大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4、莱芜梆子,流行于山东中部莱芜、泰安、肥城、章丘等一带,又名“莱芜讴”。莱芜梆子包括梆子与微调两类声腔。清中期以后,徽班流入泰安一带随后梆子腔亦流至汶上一带,并逐渐与徽调合流,同台演唱,后梆子与当地语音结合,有相当发展,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剧种遂称“莱芜梆子”。2008年6月7日,莱芜梆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119

5、大平调(又名大油梆、大梆戏),河南省、山东省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中期,主要流行于豫北、鲁西南及豫东、皖北、冀南等地,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大平调的唱腔音乐属梆子腔系统,因比山东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的音调低,故称大平调。它的音乐板式结构多与豫剧相同,艺术风格则比豫剧更加粗犷火爆。大平调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有着很大影响,逐渐形成三个支派,即东路大平调、西路大平调和河东大平调,2006年5月20日,大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26

6、枣梆,主要流行在菏泽、郓城、梁山、巨野、鄄城、定陶等地。 它是山西上党梆子流入菏泽后,在当地语言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枣梆的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曲调流畅,表现力强,有丰富的板式和曲牌,演唱起来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泼。其表演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与流行地的区域特性和观众的欣赏习惯正相吻合。2008年6月7日,枣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120

7、东路梆子,又称章丘梆子,群众称它为山东沤。是一种山东省的传统戏曲剧种。章丘,过去是南北贸易、商贸往来的重镇。由于商业的繁荣发达,当地的戏曲艺术也蔚为大观。目前流行的东路梆子,为秦腔系统的分支,是经过山西、河北等省而流传到山东境内章丘、惠民等地的,至少有一百八十八年前,就已经在当地流行了。这种梆子声腔,与早已在本地流行的昆曲及其他曲调(如扬州乱弹、柳子、罗罗等)相结合,形成了“章丘梆子”——“东路梆子”。相对地,称河北梆子为“西路梆子”,称秦腔为“老西路梆子”。

8、柳琴戏,是山东省地方传统戏剧,柳琴戏因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书””,清末产生于山东省临沂、枣庄一带,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是以鲁南民间小调“拉魂腔”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柳琴戏曲调流畅活泼,节奏明快,并有多种花腔,谓之“拉魂腔”。 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63,保护单位为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枣庄市柳琴戏保护传承中心。

山东省的戏曲主要有::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

TAG标签:#戏曲 #山东 #